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北宋和西夏,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其实,通过王安石变法,北宋后期的军事上实力确实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在对夏战争中,宋军已经逐渐取得主动权,对夏的军事优势也逐步拉大。
宋神宗熙宁年间,在宰相王安石的支持下,由宋朝名将王韶主导发起河湟之役,成功击溃西夏军队,先后收复了宕、叠、洮、岷、河、临(熙)六州故土,拓边二千余里,史称熙河开边。
虽然,之后王安石变法造保守势力的反扑而宣告失败。但之后宋哲宗亲政后,又重新启用改革派大臣,恢复元丰变法的内容。在军事上,北宋发动河湟之役,再次收复六州故土。之后,又通过两次平夏城之战,重创西夏,迫使其臣服北宋。
所以说,北宋晚期还真的打赢了西夏。但是对着辽国,北宋晚期可不曾赢过。
辽国末年,眼看辽国被新崛起的金国打得半死不活。北宋君臣自以为这是收复燕云十六州的绝佳机会,于是发兵二十万攻打辽国南京。
结果,面对早已成了“哀军”的辽国守军,北宋军队还是被打得满地找牙。辽军在耶律大石的率领下,败宋军于白沟河。这次伐辽,北宋不仅没有捞到便宜,反而损兵折将,而且还暴露了宋军“战五渣”的实质,为之后的靖康之难埋下了伏笔。
试想想,辽军在自己的地盘上面对金军,也只有挨打的份,天祚帝更是被金军追得漫山遍野的跑。而宋军连辽军的“哀军”都打不过,更别说在无险可守的中原地区挡住金军了。
所以,北宋的快速灭亡,除了徽钦二帝的昏庸儒懦弱外,举国上下的文恬武嬉,也是至关重要
北宋呼延家族?宋朝呼延家族
看过《杨家将演义》的都知道呼延赞是一代名将,虽然很多故事是虚构的,但在历史上,真正的呼延赞确实了不得,例如攻打太原时,曾单身一人四次登上太原城头,勇冠三军。然而,在重文轻武的宋朝,呼延赞的形象却被文人损得不太光鲜。《宋史》里就记载了他一大堆很雷人的言行。
呼延赞似乎爱讲究形式主义,他不仅通过浴血奋战来表达对宋王朝赵家天子的赤胆忠心,而且还通过平常的服饰打扮来传播这个信息。首先,他以身作则,将自己的身体皮肤作为宣传爱国主义的屏幕,他全身的皮肤都文满了“赤心杀贼”四个大字,敢情岳飞“精忠报国”(又传为尽忠报国)的文身还不是历史上唯一的。岳妈妈只给儿子刺了四个字,呼延赞却浑身都是,甚至嘴唇上都文有“赤心杀契丹”。大概宋太宗北征契丹失败的事儿刺激到这位老兄了,所以时时不忘君父之仇,连吃饭都挂念着。
光自己忠心赤胆还不行,全家人都得拉进来。于是,呼延赞的四个儿子呼延必兴、呼延必改、呼延必求、呼延必显的耳朵后面都刻上:“出门忘家为国,临阵忘死为主。”这还不够,还要在仆人身上刻字,甚至要在大小老婆和女仆脸上都要刻字,这不毁容吗?女人们着急了,跪下来求情,呼延赞大概想着面对满脸都是字的老婆会破坏审美,于是恩准不破坏脸部,只在手臂上刻字。
割自己的肉给儿子吃
要保家卫国,身体得过硬,呼延赞奉行“鹰爸”原则,为了将儿子们训练成超级战士,“冀其长能寒而劲健”,居然在寒冬的时候用冷水泼洒儿子的身体,与斯巴达的训练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这位“鹰爸”对儿子又疼爱有加,有一回儿子病了,这位好爸爸居然从自己大腿上割下肉来熬汤给儿子吃。
在《宋史》的记载里,呼延赞是一个脑子秀逗了的威猛哥,史书评论他“性复鄙诞不近理”,意思就是说凭他的性格很难跟他讲道理。看来,“鹰爸”在北宋是不太遭人待见的。
其实,这种评论多少带点北宋轻视武人的风气。“鹰爸”呼延赞脑子其实挺好使的。
《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一卷》记载,宋太宗计划亲征契丹,收复被石敬瑭出卖给契丹的幽云十六州,文武百官都说行,都说好,宋太宗也打了个比方:“收回幽云十六州,就好像饼子快烤熟了,把它翻过来一样(自此取幽州,犹热敖翻饼耳!)。”呼延赞却冷冷地说一句:“老大,这个饼子恐怕不太好翻(此饼难翻)。”宋太宗不听,浩浩荡荡北征,结果饼子没翻过来,自己反倒被契丹打得满地找牙,还一度失踪,最后大家商量着另立皇帝时,宋太宗才自动走出来,结束一场未遂的政变。可见,呼延赞是很有战略眼光的。
这么有脑子的将军被史官“塑造”成卡通式的大傻,除了北宋重文轻武的恶劣传统,我觉得还和他老人家的过分作秀有关。其实中国人是不太喜欢作秀的,王莽就是个教训,你呼延赞将军对老板忠心,忠心到可以去死的地步,表现在行动就好了,拿着全家人一起来“虐心”,这就是你的
- 上一篇:北宋画家王希孟代表作-千里江山图画家王希孟年仅几岁-当雄拓驰省电王热水器怎么清洗 [2024-05-14]
- 下一篇:北宋攻打幽州-北宋收复幽州_2 [2024-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