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南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南明是明朝的正统合法继承,一如东晋继承西晋,南宋继承北宋。
与南宋不同的是,史学家承认南宋的正统地位,与明朝就只算到崇祯时代。也就是李自成打进北京城的1644年,南明的正统地位在学界不被承认。
南明与南宋的建立有不少共同地方,但后者维系一百多年,前者却在清的打击下节节败退,仅仅维持18年便退出历史舞台。
为什么两者相差如此之大?我们且来分析下。
两者的共性
先说说南宋与南明相似的地方。一方面是战争的胜利方都是少数游牧民族政权,而且是同一个民族。宋朝的时候,女真接触的领袖完颜阿骨打率领千把来人女真健儿反抗辽朝天祚皇帝耶律延禧的无道统治,经过十余年完成灭辽任务,当时辽国流传一句话,出自天祚帝"女真不能满万,满万无敌于天下"。可见女真兵的战斗力极其强悍。
等到世宗完颜吴乞买继位,于天会五年(1127)开始发动灭宋的战争,由元帅完颜宗翰带领完颜宗辅、完颜宗弼等一群百战名将开始对宋的全面作战。宋朝由于经过徽宗一朝,腐败已经毫无战斗力,金兵南下势如破竹,一举拿下沿途各个州郡,徽钦二帝及其大部分皇室贵族被一网捕获,押送到北国,沿途之上受尽金国人的凌辱,除了徽钦二帝绝大部分人都不会被提供饮食,只能靠吃野草充饥,很多皇室贵族和大臣们由于不堪侮辱选择自杀,其状惨不忍睹。所以,史学界有这样的评价"宋徽宗亡国最可怜,李后主次之"。
赵氏皇族只有康王赵构一人得以幸免,康王赵构由于深知女真战斗力之强悍,一路弃国南逃,一直到达临安(即今天的杭州)才安顿下来。由于赵构的逃跑行为,一会上山一会入海,如同泥鳅一般根本抓不到他,金国人提出一个口号"搜山检海捉赵构"。靖康之变后,北宋彻底灭亡,以高宗为核心的南宋政权建都杭州。
明朝在历史书上的时间算到崇祯年间,但其实崇祯以后,明皇室还是在一定程度进行了反抗,南明安宗弘光帝(原福王)、绍宗隆武帝(原唐王)、昭宗永历帝(原桂王)等,本身作为皇帝以下地位最尊贵的亲王,并不同于刘秀刘备那种身份已是平民的宗室。他们建立的政权曾一度获得反清势力的支持,当时南明诸省治下的百官三军与百姓,乃至投效大明的前闯军前献军的将领,无不坚信弘光隆武永历诸帝就是名正言顺的大明天子,天经地义的神州之主。给崇祯帝上"明思宗""明毅宗"这些谥号的,正是南明弘光帝,而从来并不是宣布崇祯为亡国之君的满清。
明朝真正终结时间,通常可以划到1662年,永历帝殉国。
两者的不同
康王赵构在杭州重新整理班子,建立起新的朝廷使得赵氏宋朝又得以延续百年的国祚,一度迎来中华文明史上,文化领域的另一个繁荣盛世,至少使得南方的中原汉文明得到很好的保存。
然而朱由崧为核心的南明却没有完成复国大业,在更迭了几任皇帝后,终于还是被清朝彻底取代。
南宋和南明有着相同的经历,甚至连对手都是一致的,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命运。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内外环境决定
南宋建国之后,内斗非常厉害,金国的情况比南宋也好不了那里去,他们也开始内斗了。新登基的皇帝和开国功臣之间矛盾重重,光处理家务事就够他们费精力的。也就没有多余的力气继续攻打南宋。其实这一期间宋高宗发动战争应该是个不错的机会,但是,宋高宗真的被打怕了,他不愿意在多生战事,好不容易来的和平,他当然选择接受了。
而清朝攻打明朝的统一战线还是比较牢固的。清朝也有内斗,围绕皇位继承,豪格与多尔衮开展斗争,最终双方互相妥协,推举年仅五岁的福临为帝。原本明朝坐等清朝内耗,可惜这场危机被化解了。假如,当初豪格和多尔衮真的带着各自的亲信部队互相攻击,也许历史还将改写。
南宋有明确的正统继承人,而南明没没有,或者说南明太多了,形成内耗。
赵构是宋徽宗仅存没被俘虏的皇子,是南宋承袭北宋唯一正统合法继承人,方得三军万姓一致拥戴。而崇祯帝殉国,其皇子全为俘虏且不知所踪后,弘光帝本同样也是按《大明祖训》的伦序当立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东林复社一干人为一党私利胡闹,才搞出所谓"福潞之争"。隆武帝在弘光帝被俘,国家危难时以"国赖长君当立贤"被群臣拥立,隆武帝殉国后,永历帝作为当时仅存的万历帝亲孙,本是弘光帝之后依序当立的继承人,和隆武帝的亲弟弟绍武帝,各有法统依据,因此才一度各不相让,兵戎相见。
南明的发展轨迹还是很清晰的,但内斗很厉害,清在短时间内打下南明,南明内耗是很重要的原因。
北宋与大明,都已沉在历史在黄沙中,历史朝代更迭本是平常事,但金,清的不同在于,他们是少数民族攻打中原王朝,且最终,战胜的中原王朝。
南宋与南明在后续的抗争中,抗争出不同
南宋为什么能抵抗蒙古50年?蒙古攻打南宋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带领的蒙古军团曾横扫欧亚大陆,成为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征服者。可是,这么一支强悍的蒙古铁骑,在面对积贫积弱、偏安一隅的南宋时,几乎束手无策。蒙古为了攻下南宋,在战争中还损失了两代汗王。
成吉思汗的蒙古军团,主要有两条征战线路:南下和西征。南下征服宋朝、金朝的广大地区,西征欧洲大陆。成吉思汗的南下计划中,他一直把金人当做强劲的对手,不把南宋放在眼里。但是,金人让成吉思汗失望了,骄逸的生活早已磨灭了他们的斗志,成吉思汗之子窝阔台大汗不费吹灰之力就灭了金国。当成吉思汗的西征大军在欧洲大陆所向披靡,直达多瑙河沿岸时,蒙古南下大军却遭遇了成吉思汗征战以来的最大困难 南宋。从此,南宋成为蒙古统一中国的最大障碍。历史往往喜欢开玩笑。被成吉思汗从不放在眼里的南宋,让成吉思汗统一中国的愿望整整搁浅了40年。在这40年里,蒙古大军多次南下征宋,但每次都无功而返。
公元1234年,窝阔台大汗灭金之后,蒙古大军北撤。南宋朝廷想趁机收复洛阳、汴梁、商丘三京,开始北伐。蒙古为阻止南宋北伐,掘开了黄河大堤,水淹宋军,宋军大败。1235年,蒙古大军在第二次西征的同时,也南下攻宋,分为东西两路进攻襄樊和四川,准备在长江集结,横渡长江。但是,南下的蒙古大军遭到了宋军的顽强抵抗,南宋名将孟珙率军取得江陵大捷,粉碎了蒙古军南渡的企图。这是蒙古对南宋征战的第一次失败。
从1235年到1241年的六年里,蒙宋之间展开了长期的拉锯战,各有胜负。后来,杜杲、孟珙大败蒙古东路军,孟珙大败蒙古西路军,解除了蒙古大军对南宋的威胁,蒙古军因受到重创不得不撤退。第一次蒙宋战争以蒙古失败而告终。1241年,蒙古大汗窝阔台病死之后,其子贵由继承汗位,期间也曾率军攻打四川,也以失败告终。三年之后,贵由去世。125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拖雷的长子蒙哥成为蒙古大汗。蒙哥在位期间,发动了蒙宋之间的第二次战争。蒙古大军为了避开长江天险,采取迂回包围战术,兵分北、中、南三路:南路十万大军直取大理国,经广西,进入长沙;中路由蒙哥率领南下四川,进入重庆;北路由忽必烈率领,进入武汉。三路大军计划在武汉会合,然后顺江东进,直取临安,一举灭亡南宋。
但是,战争没有如此简单。虽然南宋名将孟珙、杜杲早已病逝,但蒙古北路军和中路军仍然在武**合州遭到宋军的顽强抵抗,久攻不克。最后,蒙哥大汗战死,蒙军撤退。蒙哥死后,蒙古内部陷入汗位之争,忽必烈也急于回国抢夺汗位。但是,在如此关键的时刻,南宋权臣贾似道却背着朝廷前来议和,双方签订了议和协议,蒙军开始撤兵。1260年,蒙军全部撤回北方,蒙宋的第二次战争结束。蒙古此次南征,大汗战死,三路军也无功而返。第二次蒙宋战争结束后的四年里,蒙古一直处于内乱之中,忽必烈和他的弟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双方展开内战,也无暇南顾。1264年,忽必烈打败阿里不哥,结束了蒙古四年的内乱。但是,南宋朝廷并没有抓住蒙古内乱的有利时机发展自己,朝政更加腐败。
两次南征宋朝的失败,让忽必烈把征宋当做头等大事对待。1268年,忽必烈命阿术和刘整率兵攻襄阳。襄阳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南宋长江上的门户,失襄阳,南宋必亡。蒙军久攻襄阳,六年不克。最终,由于宋军叛徒的出卖,襄阳失陷,南宋的门户被彻底打开。1271年忽必烈称帝,正式建国号大元,1272年建都于燕京(今北京)。1274年,元军自汉江入长江,东下临安,南宋军队纷纷投降。1276年,元军兵临临安城下,谢太后和宋恭宗出城投降。南宋投降之后,仍有一些余部在沿海一带坚抗战,最为著名的有陆秀夫、文天祥等。但南宋气数已尽,岂是几人之力可以挽回。1279年,南宋彻底灭亡。至此,元朝统
- 上一篇:南宋武帝刘裕-宋武帝刘裕妻子_1-美多跟雅丽诗的集成灶哪个好 [2024-11-12]
- 下一篇:南宋宋高宗赵构-赵构是宋高祖还是宋高宗-神舟地暖和雅致地暖哪个好 [2024-11-12]